我曾经认为文章应该很长,需要经过充分研究,并且包含很多有用的信息。但事实并非如此。 我刚开始在头条号写作时,总会花 7~8 个小时研究和撰写一篇文章,却发现没有多少人参与评论。 随后,在某一段时期里,由于没有太多空余时间,我会临时写一些文字,反而会得到很多人的关注和点赞。 我开始隐隐约约意识到研究型的文章并不会受到太多人的青睐,因为给人感觉不接地气。这样的文字更像是学术论文。可是,大多数人没心思参与学术内容的讨论。 而且,我还意识到,用右脑(倾向感性)写作比用左脑(倾向理性)写作要容易得多。这是因为右脑依赖于个人经验而不是研究资料。 我曾在7天内写了一本100多页的电子书。我之所以能做到,因为我在用右脑写作。 不久前,我每天都在头条号花10~20分钟写一篇“广州本地”的微头条。而且基本上都能入选本地榜单。 在写了100多篇类似的文字之后,我察觉短文的能量其实很大,甚至可以涵盖很多创作领域。 短文节奏快,易于编写,信息密度反而更大。 这是一个尝试新选题的绝佳方式,同时让你养成每天写作的习惯。 当然,这样的短文也可以做得很有趣。 你需要有一种写作方法,任何时候都可以让自己在想尝试的选题上轻轻巧巧地一划而过。 即使反馈不佳,也没有损失过大的心理负担。简单收拾一下心情,马上就可以重新构思下一篇文章。 不然的话,写作耗时过长,而且点赞、阅读和收益都不确定,你就很难从中坚持下去。 我过去总是长篇大论,但现在不这样了。 我总结出一个在社交媒体上写帖子的文案公式,只有简单的5个步骤,可以轻松快捷地写出一篇短文。 现在分享给你。它大概是这样的: 1、妙语开场 2、旧的观点 3、一个故事 4、新的观点 5、主题思想 让我稍微给你解释一下如何应用。 妙语开场 文章开头第一句语,就像是餐桌上吃下去的第一口菜。而且,这道菜也不出名。 头条号上的读者如同善变的餐厅客人。如果你的第一句话很难咽下去或者不咸不淡,他们起身就走,去别的餐厅寻找更喜欢的味道。 所以,需要用一个有力的句子为你的文章定下基调,并预示接下来会出现鲜香可口的内容。 妙语,是一个短小精悍的开场白,最好少于10个字。它有点像你抓住读者的衣领说:“来,注意了。” 写出一个好的妙语,技巧在于点燃某种情绪。 不过,你也不要把这里所说的“妙语”,看成一个“金句”。绝大多数情况下,金句需要有上下文的铺垫和情绪的酝酿,才能抵达高潮。 所以,大概率你在第一句话无法让读者立刻就产生快感。那不切实际。 下面,看看妙语的真实例子是怎样的,如: 我真的很讨厌面试。 我凭什么给你建议? 我每天都犯写作错误。 生意忙碌不值得炫耀。 别和你的老板谈交情。 我不想再做自由职业。 很显然,在文章的开头,你需要给读者的是让她浑身颤栗的轻轻一吻,而不是剑指G点的“金句”。这样会比较容易得手。 你回头看看,我就是以一句妙语开始这篇文章的。 我讨厌写长篇文章。 旧的观点 第二件事情是解释一个旧的观点,它与你当前的观点背道而驰。在这篇文章中,我这样讲述旧的观点: 我曾经认为文章应该很长,需要经过充分研究,并且包含很多有用的信息。但事实并非如此。 第三件事情是讲述一个故事,弥合旧的观点与新的观点之间的鸿沟。 以本文为例,我讲述了自己的一段写作体验。 新的观点 讲完故事,我用几句话强化了新的观点。包括: 短文节奏快,易于编写,信息密度反而更大。 主题思想 对于微头条、小红书一类的帖子,我的主题思想一般会写得很短。但是,这篇文章里,我则通过分享文案公式的5个步骤来给你一些具体的信息。 你可以在一行、两行或一个段落的文字当中完成表述。但这一次,我选择给你一个写短文的模板。 仅此而已。你完全可以在具体应用中变通。 既然你已经看到了这篇文章的结尾,相信也可以写出简短而对人有帮助的文章了。 |